松山湖景点介绍
首页
关于我们
新闻中心
企业名录
联系我们
常见问题
系统维护
首页
/
编辑新闻中心
/
标题
来源Url
概要
内容
十一年前我上班的时候,月薪是720元,加各种补贴奖金,总额是800元.所以,当我听说今天的有些小朋友拿1000元的起薪时,觉得非常吃惊.这是因为当时我上班的时候,单位提供免费宿舍,食堂有伙食补贴,这两项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节省下来是很大的一笔.现在的小朋友要自己租房,要自己开伙,起薪不过上涨了几百元,不知道怎么活得下去?也许,开头几年都还需要家里支持吧?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说:老子最多供你到18岁,然后你就滚蛋.或者:老子最多供你到大学毕业,然后你就滚蛋.现在看起来,中国人青春不老.父母一直青春,所以一直供养.子女青春期漫长,所以一直接受供养.佛经里说子女是来收债的,大抵不错. 新人上班,走入社会,开头的这个阶段非常痛苦.除了来自工作上的压力,和成人世界打交道的困扰,最大的痛苦来自经济.工作了,按理说就是独立了,但是未必经济上能完全独立.就像一只压满了扳机的枪,但是没有子弹.这时候有无数强烈的欲望,却没有丝毫实现的经济基础.在学校里也就罢了,学生的身份可以掩盖很多不平等.但是,上班之后看别人花钱,看别人生活,这种滋味非常难受.你有了准入证,但是由于没钱而被排斥在诸多成人生活之外,那种恼人的感觉到今天都挥之不去. 很不幸的是,十一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信用卡和ATM.而银行为了拉业务,和各个单位的财务部关系都很好.很快,我手头就有了一把信用卡,而且都允许透支.我长那么大,唯一感谢银行的就是当年他们把透支额度设置为1000元而不是1万.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,我苦于钱不够用.结果就是透支提前消费,然后过着还款的日子.具体的操作流程是:发完工资,赶紧到银行存1000元,偿还透支的款项.然后忍耐一两天,再透支1000元出来花.要点在于,你得在银行开始计算利息之前把钱还上,然后再立即透支.如果当时银行把透支限额设置为1万,那么十年前我早就因为刷爆卡跑路,现在估计正在泰国普吉岛卖烧烤. 在现代社会生活,作为新鲜人来说,谈理财太早,但是平衡预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.这种功课学校里不教,家长不会.我的父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,他们的经济学知识仅限于计算银行利率和国库券利率.到今天为止,他们都认为按揭买房是一种耻辱,一个人应该以不欠债务为荣.你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关于财富的教授,那么最多有两个字:节约.如果一定要再多说点的话,他们会加上两个字:储蓄.所以我经常说70年代可怜,糟糕的童年,变换的时代.教科书都是旧的,而社会现实是新的.十年前,报纸上报道,家长培养孩子理财的观念,方法是给个小存折,或者每天给零花钱做账.今天看起来,觉得这种"培养"简直让人吐血,但是我当年连这种教育都没有.更别说学校里开设股票.地产课程了. 教会小孩子关于商业社会的观念,理解一个商业社会如何运转,让他们懂得如何在这种社会里生存下去,我觉这比什么课程都重要.我们的教育侧重于专业和道德的训练,培养出来的并非社会人,无法立即下水就开始游泳,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. 商品社会是滚滚金钱洪流的循环,它残酷,如同鲨鱼.但是它也生生不息,更是如同鲨鱼---鲨鱼没有鱼鳔,有生之日,必须不停游动.个人身处这种社会,也应该如鲨鱼一样,终生以赚钱为要务.一天不死,一天就要保持资产增值.所谓生活质量,所谓社会地位,在这种类型的社会里,永远是钱说了算.所以,应该对钱非常重视,"视金钱为粪土"这种话虽然豪迈,但是真相信了,未必活得下去. 对于个人来说,也有自己的金钱小循环.打工.挣钱然后消费,钱流出流进,构成一个微循环体系.前面讲到所谓平衡预算,就是要竭力保持这种微循环的收支平衡,而且尽量做到略有盈余."月光族"我是根本不赞赏的,因为活得跟没有明天一样,所以今天必须极尽而欢.所谓把握现在这一刻,或者活在当下,这本身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误读.任何人都有生活模式,模式一旦固定,就非常难以更改.养成了月光的习惯,那么中年还是月光,老年依然是月光.这样的人,在青年时代是父母的负担,中年时是配偶的负担,老年时成为社会和子女的负担,运气好的话,一世不操心,只是苦了周围的人. 生活模式一经确定,效果是惊人的.请看任何一个城市,每个月都有新的夜店开张,这就意味着总有人去消费.这种消费就是很多人的生活模式,吃完晚饭,坐到八点,然后就屁股上长针,再也坐不住了,觉得心里痒得慌,一定要"出去坐坐".每晚八点出动,出街游玩,这就是一种生活模式,夜晚的生活是由夜店和酒精构成.我刚上班的时候,和一位同事经常对班,值班守夜.每次到了晚上八点半,他就面色潮红,呼吸急促,魂不守舍.然后就央我代值一会,他冲出去夜访洗头房.一小时后回来,神闲气定,心满意足,然后叫我休息,他替我守夜. 每一种生活模式背后,对应的就是消费习惯.新人上班,因为以前当穷学生当到恨,所以出来习惯性地恶狠狠消费,报复四年没钱的青春.这种纯消费的生活模式很容易建立,包括大肆购物.吃饭.赌博.游怡.放心,你在任何地方总能找到愿意参与的人.一旦一群人形成固定的圈子,生活模式也就固定下来了.即便你想退出,团体里也总有人要督促和鼓励你.今天有谁想不出去玩,但是总有另外的人出来催促一番,最后也就总能成行.总有一天,你要想脱离这种生活,那么就不得不告别一批朋友,难度可想而知.经常可以看到,一个人变换工作环境或者换了工作城市之后,整个人都变了.这是因为硬生生脱离了原有的那班朋友,终于得到建立新生活的机会. 工作初期,工友比朋友更重要.事实上,同事对你的影响可能比朋友还大.朋友之间一周不过见一两面而已,而你的同事一周五天,每天八小时,总在你左右.他们如何生活,你就往往会萧规曹随,复制了他们的生活.要小心这里面的不平等,别人是资深员工,甚至可能有家有业.他们出来玩,无论下夜店还是上牌桌,那是用闲钱娱乐.而你赌博技术不精,躲酒技术不够,而且新人又得抢着埋单,是用吃饭穿衣的钱陪人玩,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傻的事情了.结果就是当年我总结的一句话:经济搞垮,身体搞差. 所以,在赚钱之前,先想着怎么省钱.而省钱之道,在于建立合理的生活模式.习惯了发工资就冲进百货商场血拼,当然没钱血拼就觉得痛苦难过.但是,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这种生活习惯呢?那么你就不大会因此而感觉不适,整天念念不忘新款上市的消息.人不可以纯消费和娱乐构筑生活的全部,总要有之外的某种小乐趣,小趣味.不要忽视它们,因为你乐在其中,所以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,心无傍鹜.或许经过几年,转过头来,它们会成为你事业上或者生财上的重要助益或者关键转折.无心插柳,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. 靠节余而买车供楼明显不现实,谁都能看到这一点.不过,前文说过,金钱应该如同鲨鱼一样不停游动.起初的节余目的就在于此,无论是将来做什么,起初总要有一笔启动的资金.这笔小钱加上流动和时间两个因素,会产生惊人的变化.无论这笔钱多么小,你都得让它流动起来,渐渐多起来.每个月多一点点,但是几年下来,和每个月少一点点结果截然相反,这就是复利的威力.你可以随便拿一个计算器,在某个微小的基数上乘以一个微小的比率.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,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,而且越往后,增幅也就越大.简单的操作,乘以漫长的时间,就是惊人的结果.人往往陷入一种误区,觉得自己年轻,觉得自己聪明,所以一口就可以吃个胖子,然后就"做自己想做的事情".这种想法很美,但是毫无现实依据.哪怕是一个200斤的胖子,也是一顿饭多吃一小口而变来的. 当然,你肯定想到做小额的投资,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,但是我个人并不推荐这么做.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,我刚毕业就投资网吧,半年后网吧被政府封杀,直接经济损失是3万多元.想一想看,我当时月收入一千出头,一下亏损了3万块是什么概念?因为新人刚刚到社会,经验不足,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非常小心.等年纪大一点,经验多一点,投资的成功率才会高.我们常说"做点什么",而到我现在的年纪,觉得这真的非常难.想做点什么,"天地财法侣"一样都不能少. 天,就是天时,也就是说你的气运,这是天定的.所谓成事七分在天,三分在人,就是这个道理.地,就是地利,你在什么地方做你的事也很重要.你就算是投资老虎机都没有问题,只要你别开在闹市中心.财,就是你的资本.无论你做什么,投资什么,你不可以是个穷人,做孤注一掷的事情.因为这样心理压力会很大,影响你的判断,让你变得顽固而愚蠢,不懂得松手,或者不懂得顺风连斩.法,就是正确的方法,有天时地利人和,如果方法不对,还是死路一条.我们常见好人走霉运,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,问题往往就是方法不对路,再怎么挣扎也只是一个败字.侣,就是同道,助力.有了前面所有的因素,你也会发现,很难找到一起奋斗的合适的人选.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,不经过事,你不知道他能不能做事,合适不合适做事.有时候经常看着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叹息,人虽然那么多,但是合适能用的人却那么少. 这里,就可以说今天这一篇的结语了:在你刚开始工作,没有任何经验,也没有任何赚钱门路的情况下,合适的办法是把你自己当成你的钱.你,就是你的钱.与其乱花钱,不如把钱花在自己身上.与其闭着眼投资,不如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.参加培训也好,多念点书也好,甚至只是把身体锻炼好也罢,先投资你自己.等最艰难的头三五年过去,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.你会发现提高收入的办法,会发现很好的投资机会,会找到合适的同道.没有人可以不经过十月怀胎而来,所以即便你在大学再聪明,总要把一定的时间花在积攒经验值和自我培养上.属于你的日子总是会来的,但是,希望那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能够翻身跳上机会,疾驰而去. 不过,这里还有一个补丁要打:如果今天的我能够坐时光机回去,和当年的我说这一番话,可能我的人生轨迹也不会有任何变化.因为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,该吃的亏总得吃,该上的当还得上,该浪费的时间和金钱还得浪费,这就是年轻的代价.所以,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,并不需要自责,这不是什么错误,而是必要的课程.而我这里说那么多话,目的只是提醒,而不是教导.人只能被生活打服,不可能被别人说服.最后,迄今为止所有的话,都是针对一般人.天才总有出路,而蠢材也无药可救,他们都不是这些口水话的对象.
提交